河北思洋律师事务所

电话

0313-2030208
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业务领域 资质荣誉 思洋团队 思洋短讯 经典案例 律师文苑 律师沙龙 办公环境 联系我们

律师文苑

当前位置:首页-律师文苑

西双版纳之印象一二——贾贵宾

发布时间:2021/09/02

  做律师工作的缘故,很多年都出差在外,国内的省城差不多去过了。但云南、广西、西藏、青海还是没有涉足,说起来多少有点遗憾。
  西双版纳是处于亚热地区的热带雨林的地方。对我来说有点神秘感,尤其是对那里的少数民族生活、习俗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。
  十一长假,借此机会和几个老友出去走走。首选之地当然就是云南的昆明、西双版纳啦!
  昆明不是我想象中那样的美丽和繁荣。比之前去过的许多省城,略显的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,道路也不是很宽阔,人口也不觉得那么多。明显区别的就是气候宜人,可能是晚秋后的季节吧。当地说,这里秋季和来年的的3~5月份的气候最适合北方的观光客,我选择这个季节看来是对的。
  此行,我感受较深的不是“花都”、“昆明”、“石林”,也不是“大象谷”等观光者常去的风景区,而是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和习俗。
  云南有26个民族,占全国56个民族的一半,而西双版纳就有12个民族。这12个民族,傣族、哈尼族、苗族是主流民族各有几万之多。只有基诺族人口非常少,仅有2万来人,是我国于1976年承认的最后的一个民族。这个民族崇拜诸葛亮,每逢祭祀时都大声呼喊孔明先生,我想这个民族一定会与汉族有什么缘源。但这个民族有一个习俗难以接受,就是以牙黑为美,把白牙染黑作为美的评判。听说基诺族与傣族是绝对不能通婚的,可能是族间有世仇。
  我们的女导游是哈尼族的人,她让我们叫她小王。小王开车带我们去了两三个风景区,其中有“大象谷”,我们大家都是没有什么大的雅兴。所以,我和她说:“走马观花吧!”她乐此不彼,因为那样她也就不很辛苦陪我们逛了。她说这也太轻松了吧!我说还是带我去看看少数民族的寨子吧,看看那里的人现在是怎样的生活呢。她说:“我轻车熟路。”
  我们选定了去傣族和哈尼族,看了这两个族的寨子,也就“窥一斑而见全豹”了。相似之处都是住在山区和森林里,不一样的就是信仰和习俗,生活习惯,还有人的肤色、体征、相貌、着装。如:哈尼族人肤色较黑,个子较矮,着衣没有傣族人艳丽;傣族女子基本皮肤都白皙细嫩,身材苗条,腰细是突出的特征,裤裙长到脚踝骨处,走路看上去象迈不开腿似的。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女子腰上大部分都系着一根银色的腰带。这腰带一般是男人送的,也有少女是自己买的。傣族女戏称每个女子都腰缠万贯。因为纯银做成的腰带,短则上万,长则几万。所以,她们戏称毫不为过。
  当我们进入傣族的一个寨子(名称又长又拗口,没能记住寨子名)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参天大树,据说这棵树有千年的历史了,被当地人奉为神树,它保佑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。树下坐着几个中年妇女在聊天,还有五六个小孩嘻戏。我们下车后,迎面走来一个30来岁的女子。小王给我们介绍说,她是傣族人,是村委会负责人。这个女子主动和我们一一握手,并亲切招呼我们“猫多哩”,称自己是“哨多哩”。同时,解释说“猫多哩”是美男子的称呼,“哨多哩”是美丽的姑娘的称呼。
  这个“哨多哩”介绍了一下这个寨子的大概情况。印象深的就是这里的人们与世无争,随欲而安。每到下午或晚上男人们轮流的你到我家,我到你家,不是喝酒就是喝茶,对外人也是非常好客的,即使在他们家里住上个把月也是不会说什么的。我们一同来的老张,不想和我们上楼参观,就一人坐在院子里等我们。当我们参观完下楼时就不知老张的去向,我们找到他时,他自己坐在别人的院子里红头胀脑的。他说他是被一个老妇人叫到她家喝酒去了,他经不住劝,喝了七、八两。怪不得“哨多哩”介绍时就说过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,外来人也是会热情招待的。
  我到寨子里没有感觉到,以前认为的这里的人们居住的那种神秘感或古老的感觉,只是每栋房子四个角是比较突出的,往上方翘翘的。这里的房子大都是砖瓦、钢结构,也有比较少的木结构。原来是在六、七十年代北京知青下乡时帮他们翻盖过,再加上这些年政府给一些补贴,把原是木结构改造成砖瓦和钢结构了,仅存有一些古老的传统模样。
  这里的人们生活来源,主要是靠茶树、香蕉树、小手工艺。如自制的银器:银碗、银盘、银杯子、银梳子、银腰带等。橡胶树是知青来后引进的,现在说起来,寨子里的人们还感谢他们呢,但也有恨他们的地方。
  所谓恨的地方,那就是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下乡到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地区,一部人当上了上门女婿。傣族女家是娶男子进门。男子先到傣族姑娘家打工三年,姑娘家父母认可后,就娶男子进门当了女婿,自然也就生儿育女了。在八十年代初中期,落实知青返京政策。允许北京知青返京安排工作。这样一来,知青大部分返京了。临走时说好回京后办完手续或有了着落,就回来接女方和孩子回京,结果大部分人一去不复返,留下了老婆和孩子。这个“哨多哩”的姨姨就是当年怀孕时,丈夫回京后再没有回来。如今,孩子都已30多岁了,因此,她姨姨长年受人冷眼,不得已娶了村里一个好吃懒做的男人。这就是当地人恨知青的原故,其他方面还是客观的念知青的好。
  我们下一个目的地,就是哈尼族寨。这里的哈尼族多是在山区林区。车子绕过一道道梁,翻过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,沟里山上到处都是原始森林,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地生活在这里,原始或古老的木草房几乎不多见了,现在的建筑只是还留有一些古老的痕迹。
  一小时后,车子停在了一户人家的半坡上。这户人家是个半现代化半古式的二层楼房,是小王的表弟家。她表弟领着我们先上了二层楼,跨进房子是一间50平方米的茶屋,这间房子正对着阳光,这里的十月,日头还是很火热的。于是,她表弟又带我们进到隔壁的一间房,进房后一看又是一间茶屋,也有20多平米。一家就有两个专门茶屋,在我们北方实在是罕见的。所以,看得出这里人们是多么钟情喝茶,因此,茶乡也就名副其实了。
  二间茶屋都是茶架子,摆满了茶饼,全是普洱茶,有80年代、90年代的老生茶,老熟茶,有机器制作,也有手工制作的。她表弟拿出三五种不同年代的生、熟茶给我们泡喝。他泡茶手法娴熟,一边泡茶,一边介绍这里普洱生长过程,采摘过程和制做过程,工艺是复杂的,可以说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制做茶饼。
  她表弟家二楼是钢结构盖的房,二楼上一个200多平米的晒茶叶的场地,上面用塑料罩在钢结构上,功能起到防止水淋,便于太阳照射。
  下面一层就是过去的老房,有十多间,年代约有五六十年了。一间套一间,每间都有二三十平米。原来生活烧水做饭、睡觉都在这里,屋里有些混暗,十多间房屋面积足足有七八百平米。除了几间生活用房,大部分的房或库房都是作为储存茶饼或是生产流水线。
  很多房子没有门,对外敞开着的。他们说这里家家户户门不上锁,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,有着代代相传的良好风俗。这里的人们互相关心,从不见吵架,更看不到打架了。小王说:“我们这用不着律师,邻里间没有纠纷,只有互相帮助。”
  这里的人家,多是女人辛苦,男人们大都是喝茶喝酒。以前,男人除了三年在女方家做活,一旦被娶过来,就是汉人所说的“多年媳妇熬成了婆”,就不再辛苦了。
  当然,这些年和汉人通婚比较普遍了,不再有去女方家苦役三年的旧习俗了。这里的少数民族之间通婚的不是很多,可能是民族之间有历史遗留下的风俗和个别的民族间有仇恨。但是和汉人通婚的现象是常见的,也就是许多年来被汉化的结果。
  西双版纳离缅甸不到几十公里,既然来了也不能枉此一行。我们决定去缅甸边境上逛逛,行程不到一小时,我们就到了“打洛口岸”的中缅边境。
  小王给我们又安排了一个当地傣族的“哨多哩”导游,她带我们简单地办了一个手续就跨出了国门,到了两国之间的缓冲带区域。这个缓冲带有二百米长,双方边民都不可再越界到另一方,否则就是越境了。
  靠近两国国门,两国分别设有免税店、小商店。我好奇的去了另一边的缅甸商店,店里都是免税的小商品、食品及小工艺品。在这购买商品可直接使用人民币,也可兑换缅币消费。服务员都是年轻的缅甸姑娘,她们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,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。如果不是在缅甸方的商店里,怎么也不会辨认出是缅甸女子。她们不论长相还是皮肤、语言基本无差别。这是我第一次在边境上近距离地面对面和缅甸姑娘们交谈。
  两国的边民是可以通婚的,她们生活习俗差不多,语言交流无障碍。所以,两国及边民一直到是世代友好相处的。
  到西双版纳旅游,大都是去风景区观光,如:洱海、大理、漓江。但这些地方我们都没去,只是到了上述的几个地方,尤其是民族寨子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也可以说圆了我一个西双版纳的梦。

电话:+0313-2030208 地址:张家口市高新区站前西大街34号建工大厦3楼